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2010年诺贝尔奖颁发时,笔者正在美国的一个旅游胜地参加一个Workshop。10月4日一早,开会前,主席说,有一个与会者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

此公原是俄罗斯人,1991年后移居西方,现供职于美国某研究机构驻伦敦办事处。该办事处资助的两个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工作的俄国裔物理学家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既是同袍,又资助了他们的研究,此公自然高兴,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茶歇时,笔者与他聊天。他说,1991年后,俄国科学家纷纷出走西方,那里优厚的研究工作环境,使他们如鱼得水,成绩斐然。

笔者问:“如果中国向他们提供相同的一流的研究条件,他们能否做出同样出色的成就?”

他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如果俄国的研究环境得以改善,他们留在俄国,同样能出诺贝尔奖级的成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来,科学研究传统的建立和优势的积累非一日之功,要毁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日本政府在2000年提出要在今后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也是因为对科学传统的优势积累信心满满的表现。

中国科学研究的硬环境已臻世界一流,但谁能底气十足地说:“中国已经具备了出诺贝尔奖级成果的软环境”?

(二)

参加诺贝尔物理学研究的有两个中国学者,可以说,他们离诺奖是那么近。

由此,笔者想起多年前曾访问过的中国的一个年轻院士的担忧。他说,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华裔科学也许很快就会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这个局面的出现,将使中国的科学和政治领导人很尴尬,因为他们与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华裔科学家不一样(说这话时出生于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钱永健还没有获奖)。

笔者在“中国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情结”中曾指出:“因为他们的成就并不会为中国大陆带来太多的荣誉,反而会给中国政治领袖造成压力,所带来的冲击也将远远 超过杨振宁和李政道当年得奖,这说明大陆在科学和教育方面需要更多的检讨。同时中国也不能像对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或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样大加挞伐。”

拙文“中国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情结”的链接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324

(三)

一年前诺奖颁布时,笔者曾断言:“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Dissidents?No Way!"结果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了此项荣誉。

不想,一年后,不可能的事情居然出现了。

那么,这一年间中国和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小小的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居然“敢冒中国之大不韪”?值得国人思考!

拙文“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中国Dissidents?No Way!"的链接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0591

话题:



0

推荐

曹聪

曹聪

59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尔•D•莱文国际关系和商业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他199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他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研究专著——《中国的科学精英》(China’s Scientific Elite) 2004年由英国学术出版社RoutledgeCurzon出版;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和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的新著《人才与中国的技术优势》(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