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财新网上有两则关于大学校长的新闻。第一则是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的报道,英国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es)辞职,原因不仅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萨义夫2003年到2008年曾在LSE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论文有抄袭嫌疑,更在于萨义夫作为主席的“卡扎菲国际慈善与发展基金会”在其毕业后的次年(2009年)与LSE达成协议,要向其捐款150万英镑(至今LSE已经收到30万英镑)。这笔捐款被认为是“沾血的钱”(blood money)。

于是,戴维斯以辞职来为自己建议LSE的决策机构接受这笔捐款谢罪。

“大学校长为何辞职?”http://overseas.caing.com/UnionNews.jsp?id=100232583&time=2011-03-05&cl=103&page=all

感想:LSE接受捐款,并不见得是戴维斯一个人的决定。但是,他置个人地位于不顾,勇于承担责任,以挽救学校的声誉,令人击节称赞。

另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3月3日报道,LSE校务委员会不接受戴维斯的辞呈。另外,萨义夫的博士论文可能是捉刀之作。美国著名咨询公司Monitor集团(该公司由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创立)承认,叙利亚政府曾向该公司每月支付25万美元,任务之一是帮助萨义夫的博士论文。

《纽约时报》的报道“London Economics School to Investigate Dealings With Libya”链接为:http://www.nytimes.com/2011/03/05/world/europe/05degree.html?ref=global-home

财新网的第二则新闻是在北京参加人大的中山大学原校长在回应“官员博士热”提问时表示,中山大学有严格制度防止博士头衔粗制滥造,并以于幼军为例,称赞其博士论文质量过硬。因为作为数学教授黄达人是于幼军博士论文答辩时评委的之一,于幼军在中山大学读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职博士。

“中山大学原校长赞于幼军博士论文过硬”的链接为:http://policy.caing.com/2011-03-05/100232716.html

感想:作为数学教授参加哲学专业博士生的答辩,中山大学前校长还好意思说该校有“严格”的“防止博士头衔粗制滥造”的“制度”?

财新网并不是有意将上述两则新闻放在一起发表。但这两则新闻所说之事不乏相似之处,更有意思的是,同是在维护学校的声誉,两位校长的境界简直是天壤之别,效果也必然截然不同!

话题:



0

推荐

曹聪

曹聪

59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尔•D•莱文国际关系和商业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他199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他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研究专著——《中国的科学精英》(China’s Scientific Elite) 2004年由英国学术出版社RoutledgeCurzon出版;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和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的新著《人才与中国的技术优势》(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