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娜法网夺冠,取得了中国网球历史性的突破,坊间多有解读。提到比较多的是“单飞”,它确实给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大厦捅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窟窿。

但至少在2011年6月4日之前,举国体制的吹鼓手、崇拜者、既得利益者乃至中国的网球迷和非网球迷并不见得都看好“单飞”。

依笔者之见,即使没有在法网夺冠,李娜也是突破中国体育举国体制、让体育乃至竞技体育回归其本源的英雄。

体育的真谛在于参与,而举国体制将体育变成了贵族式的精英活动。就像一个没有大量群众参与基础的体育项目很难持续孕育出世界冠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大量群众业余参与体育运动的国家能够成为真正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以举国体制培养个别奥运冠军,胜之不武。

体育其实是很个体的行为,而举国体制则过早地剥夺个人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individual initiative)乃至摧残个性。就运动员而言,“我可以而且应该代表国家,但我的运动场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李娜和其他运动员在场上场下表现出的极其个性化的言行,不但是在享受体育,更是对回归体育的个性化的追求和呼唤。

体育之所以成为一种体制,更在于其社会功能。正如100年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在传世散文诗《体育颂》中所讴歌的那样,体育是美丽、是正义、是勇气、是乐趣、是培育人类的沃地、是进步、是和平。

http://www.olympic.cn/olympic/olympic_arts/2004-03-22/115608.html

举国体制以胜负论英雄,“一将成名万骨枯”,是与体育众多的社会功能背道而驰的。

在李娜成功“单飞”面前,那些举国体制的吹鼓手们有多尴尬是可想而知的。

在关注体育举国体制大厦上的窟窿是否会变大的同时,也许大家更期待体育上的突破能给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等的改革注入新思维,即使这样的改革并不一定会成功。

话题:



0

推荐

曹聪

曹聪

59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尔•D•莱文国际关系和商业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他199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他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研究专著——《中国的科学精英》(China’s Scientific Elite) 2004年由英国学术出版社RoutledgeCurzon出版;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和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的新著《人才与中国的技术优势》(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