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09年9月,朱清时刚出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一职时,笔者曾撰文“值得期待的南方科技大学”,这种期待来自于朱清时的“去官僚化和行政化”的办学理念,来自于“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憧憬。

今年1月,就朱清时校长有意将南方科技大学办成一所亚洲一流的大学,笔者又撰文“朱清时教授的眼光”,认为朱校长将南方科技大学建成亚洲一流大学的远景其实是“法乎其中”,“既如此,他又如何可能‘得其上’将南方科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呢?”

现在,朱校长似乎有点骑虎难下了:一边是自主招生招来的45名学生,另一边是教育部要这些学生参加高考。于是,朱校长发问:那些学生真的“回去高考,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046-1.shtm

笔者在这里不想纠缠于那些学生是否应该参加高考,因为这个问题必须在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得到解答后才有答案。而那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南方科技大学是否已经是一个大学了?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有45个学生入学并不表明这就是一个学校,更不表明这就是一个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好像已经落成。换句话说,“大楼”有了。但是,有一句大家都喜欢引用的话是这么说的:“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那么,南方科技大学的“大师”又在哪儿?

上南方科技大学的网站,你可以找到行政人员的名单。请注意,尽管朱清时本人有教授的头衔,即使他在南方科技大学教课的话,但当了校长就是行政人员,一流大学都是这么玩的,你不能搞中国特色。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南方科技大学仅有几幢大楼、一个院士校长和一个行政架构。

那些给45名学生授课的教授,充其量就是“客座教授”,有的恐怕连客座的名头都没有。尽管他们不乏来自世界一流学府,也许今后也会加盟南方科技大学,但他们现在还脚踏两条船,不是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约的faculty member。

朱校长曾经将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实践与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相比。1978年,有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不知道有多少学者死心塌地愿与朱校长共进退并且已经成为正式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的教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南方科技大学到大学认证机构(accreditation agency)要求认证的,是通不过的。教育部作为一个认证机构,不给它开绿灯放行也是情有可原的。

笔者不知道当时香港科技大学——也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模板——是如何创办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先招生再聘教授的。

所以,尽管朱清时的南方科技大学“去官僚化和行政化”、做改革中国高等教育的“领头羊”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它的战术是值得商榷的,在没有拉起一支过硬的教授队伍之前便开始招生最终可能欲速则不达。

话题:



0

推荐

曹聪

曹聪

59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尼尔•D•莱文国际关系和商业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他199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他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研究专著——《中国的科学精英》(China’s Scientific Elite) 2004年由英国学术出版社RoutledgeCurzon出版;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和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的新著《人才与中国的技术优势》(China'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Edge: Assessing the Role of High-End Talent)。

文章